-
<正>由建筑师朱小地于2020年在北京正式创立,其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工作室。设计实践涉及公共建筑、城市更新、办公建筑、建筑装置和艺术创作及衍生品等,近期代表作有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青核INNNG国际人才社区、深圳坪山“软广场”、凯州新城规划展览馆“凯州之窗”等。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优秀奖、金奖;香港A&D大奖;美国国际绿色建筑LEED金奖;德国Iconic标志性建筑奖,美国Architizer A+奖等。
2025年11期 No.311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 申江海;
<正>在北京设立,同时还将在杭州、深圳、香港设立办公室,英文名为SA Architects。广泛参与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服务。团队成员都具有国际顶级建筑和室内设计公司一线经验,参与过国内外众多标志性建筑项目,拥有国际化视野,熟悉最前沿的参数化数字技术和制造工艺。在城市更新、非标商业项目设计与运营等方面经验丰富,注重项目的独特性和体验感,会深入与业主沟通需求,对项目的策划定位有严格的判断标准。
2025年11期 No.31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4K] - 克劳迪奥·米兰内西;迪亚戈·派乌斯科;
<正>由Diego Paiusco先生和Claudio Milanesi先生于2019年共同创立,是一家立足于中国和意大利的建筑设计研究室。多元化的团队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和研发人员所组成,主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工程技术研发等业务,坚信高质量的项目依托于多学科的融合与严格的施工控制,其细节经久不衰。
2025年11期 No.311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4K] - 孙树瓅;
<正>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国际视野并屡获荣誉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专注公共建筑领域的设计与规划,旨在秉持艺术性与实践性的前提下探索全面的设计解决方案。MUDO能够面对并回应不同尺度与社会环境下的复杂设计问题,保持着“大而全”和“小而美”两条路线并行的实践策略。“大而全”包括大型城市综合体、产业园区、高层办公等。“小而美”则更关注于日常生活语境下建筑与人的关系,包括乡村振兴、旧城改造、景观装置等议题。
2025年11期 No.311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1K] - 陈武;
<正>2005年创立于深圳,深耕文化娱乐产业,把“为客户的投资增值”与“提升竞争力”视为首要目标,擅长对流行趋势的精准把握,在对消费体验深度观察的基础上,以完善的设计策略为客户创造出一个既有独特定位又深具市场魅力的愉悦空间,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业务覆盖500+城市及地区,作品屡获国际权威设计奖,如德国i F设计大奖及红点设计大奖、英国FX室内设计大奖、意大利ADesign设计大奖等。
2025年11期 No.31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 盛梦华;
<正>作为一家全案型设计公司,凭借卓越的室内设计表现力与把控能力,跻身国内一线设计机构行列。公司长期与头部地产企业保持战略合作,聚焦地产、商业、私宅等多领域软装设计与定制化服务,打造多维度标杆项目。团队始终秉承“美学·生活·极致”理念,以跨界思维突破空间叙事框架,融合前瞻视野与创新设计,重构物理空间与人文体验的深层联结。
2025年11期 No.31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 丰雷;
该文详细介绍了合肥四牌楼联合大厦的设计过程,展现了在市民集体情感记忆延续、传统城市肌理融入、全新功能植入与原有功能提升等多重考验下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该文从项目介绍、业主需求、社会需求、文化表达、环境融入、功能特点、立面细节等多角度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了回顾,详细介绍了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的运用,以及建筑功能的排布与建筑材料的运用,希望能够为类似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2025年11期 No.31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林飞;
伴随着时代发展,在学校项目室内设计领域,人们对于学校室内空间设计有了新的诉求,不再仅仅关注空间的舒适感与功能性,而是更注重空间的个性化展现以及文化底蕴的呈现。地域元素作为自然特征与文化印记的载体,为室内设计提供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灵感素材。该文深入探讨了深圳深汕地区地域元素的运用,旨在展现其地域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在学校项目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地域自然文化元素的指导下,建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原则。通过地域自然与文化元素融合的设计应用,为学校的室内空间创造出具有自然文化底蕴的职业教育学校室内环境,同时也为类似项目的室内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邹昊阳;
双层幕墙是建筑表皮层面上实现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要载体,能通过塑造具有特殊韵律的肌理表皮来呈现关联文化艺术内涵的视觉效果,目前已在建筑表皮塑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以金坛城市规划展览馆和民防教育体验馆工程项目为例,分析基于艺术表现的双层幕墙建构逻辑,探讨双层幕墙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技术策略,并从覆盖建造全周期的信息模型管控维度探讨此类幕墙协同精细化施工的设计方法。
2025年11期 No.31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 王怀邦;
老年公寓公共活动空间的质量决定着居住在公寓内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该文以上海市某老年公寓项目为例,以适老化为设计初衷,围绕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人性化,总结适老化设计特征并阐述具体的适老化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为公寓项目相关的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也为当前老年化社会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设计思路,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活动需求和安全,也从另一个角度呈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025年11期 No.31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张常虹;刘慧玲;贾奕霏;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是关键一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因信息的滞后性和人为决策的依赖性,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现代建筑工程需求。而智能技术提供了更加高效、精确的成本管理解决办法。该文围绕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对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在成本预测、建设过程控制、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成本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为建筑行业的成本管控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谢平芳;
该文以信息时代为背景,重点论述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该文针对目前BIM技术在提高设计可视化和协同效率、精确碰撞检测、可持续设计和全寿命数据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指出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功能受限、数据安全隐患大、行业标准不健全以及与传统工艺难以有效结合的难题。对此,该文从软件功能优化、数据安全保障、行业标准与规范完善,以及BIM与传统过程相融合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BIM的正确运用可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必须主动迎接这一挑战,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No.31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赵栋;
针对超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安全管理难度大、传统防坠管理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高空作业防坠施工管理方案。该方案以某218 m高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高空防坠管理平台系统,构建了防护设施参数化建模体系,建立了危险区域空间定位与划分机制。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超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25年11期 No.31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董玉强;侯志伟;张建增;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效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法,为工程建设过程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BIM技术在施工前策划、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并通过实例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更好地运用BIM技术提高施工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2025年11期 No.311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齐建群;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理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创新带来新的契机。该文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剖析传统监督模式存在的缺陷,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优势,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效率与准确性,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2025年11期 No.31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 傅梦倩;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节能减碳工作已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PKPM绿建节能系列软件凭借精准建模与动态算法,为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量化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该文以福建省龙岩市某居住建筑为例,系统阐述PKPM软件节能与碳排放模块的应用流程,并结合项目设计参数与气候特征,验证其在围护结构优化、设备能效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整合中的指导价值。结果显示,项目节能率达74.33%,碳减排率达77.45%,显著优于福建省地方标准。这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建筑低碳转型。
2025年11期 No.31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王晓楠;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关键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但目前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技术局限等诸多因素,使古建筑的保护与复原工作面临重重困境。基于此,该文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全面分析其在数据采集、虚拟修复、动态监测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具体路径,并结合国内外丰富的典型案例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主体协同、技术融合以及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策略,旨在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蔡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林立。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采光与通风是其设计的核心要素,且与建筑能耗、室内环境品质及环境舒适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传统设计方法在应对超高层建筑复杂环境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超高层建筑与采光通风一体化设计进行了概念解析,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超高层建筑采光通风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流程,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采光效果、通风效果、能耗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在超高层建筑采光通风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超高层建筑的采光效果与通风效果,并降低能耗,有利于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No.31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 尹鹏;
房建工程中建筑墙面材料(如涂料、瓷砖、石材等)的纹理、颜色、光泽度等不均匀,导致缺陷与背景的对比度不明显,增加了点状小缺陷形状特征的提取难度。因此,该文提出基于相关向量机回归的建筑装饰墙面表面点状小缺陷检测方法。采用全局和局部亮度校正及均值滤波预处理建筑装饰墙面图像,基于相关向量机回归模型生成点状小缺陷的回归图像。通过计算灰度级概率确定最优阈值,对回归图像进行分割,以区分目标与背景并突出点状小缺陷轮廓。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上述图像的纹理特征,结合边缘检测和轮廓提取技术获取形状特征,并利用梯度分析判断墙面是否存在点状小缺陷。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该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在10次实验中均展现出更高的检测吞吐率,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建筑装饰墙面表面点状小缺陷检测方法吞吐率不足的问题。
2025年11期 No.31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 任奕胜;
在当前城市更新与高校校园建设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的既有建筑面临着改造,以适应新的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要求。上海某大学改造项目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有效应用新技术提升装饰装修效果与性能的问题。该文通过对上海某大学改造项目案例的分析,从新材料的选用、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着手,阐述装饰装修新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情况。重点研究新技术对改善室内外装饰效果、提高施工效率、增强建筑节能性起到的关键作用,总结了新技术在提高工程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
2025年11期 No.31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 宋振华;窦珊;白浩兴;
该文结合工程项目实例,阐述BIM技术在某机场装饰装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分析项目重难点,制定项目BIM技术应用实施计划,以及在墙面装饰板、地面地板、幕墙、设备点位、机电管线等深化优化排布方面的应用。由于本项目所涉及的专业较多,通过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各专业各环节工作有效衔接,助力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为项目节约施工成本,为企业生产提质增效,为同类型装饰装修项目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2025年11期 No.31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张德权;
该文聚焦绿色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阐述其应用的基本原则。接着详细介绍照明、墙体、屋面节能技术以及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实践。最后,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展示围护结构、照明等节能技术的应用成果,以及探讨节能技术集成与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提升节能效益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合理应用节能技术并进行集成管理,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宋柏霖;
为了探究绿色建筑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该文深入剖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特征,从能源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探讨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建筑设计通过高效利用能源,可显著降低城市能耗;在资源节约方面,实现建材循环利用与水资源高效管理;环境保护上,减少建筑废弃物与污染物排放;社会福利层面,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健康水平。
2025年11期 No.31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覃汉平;陈敦众;
该文以第四代住宅为对象,以绿色建筑为目的,探讨了绿色建筑技术在第四代住宅的应用研究。从第四代住宅特征出发,分析了第四代住宅与森林城市、绿色建筑、“好房子”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宜昌市西陵区招商·林屿境第四代住宅设计工作案例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探讨了绿色建筑技术在第四代住宅设计中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应用前景,以促进第四代住宅的绿色发展,推动住宅设计迈向新阶段。
2025年11期 No.31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张澜宁;
城市更新是指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接近成熟期时,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使之更好满足人们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该文以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高层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城市更新视角下,探讨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技术。案例项目集成建筑规划与布局、建筑形态与结构设计、能源利用与节能、智能生态材料集成、智能技术与能源系统优化、模块化设计与循环再生体系等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光伏玻璃、中水回用及装配式低碳结构等多项绿色施工技术,实现建筑总能耗降低30%,碳排放强度较《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和国际标准ISO 14064-1降低45%。希望该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 骆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建工程数量日益增多,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主体结构作为房屋建筑的核心部分,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文研究房建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详细阐述常见的检测技术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并分析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旨在为提高房建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水平,保障建筑质量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 章智平;
该文聚焦耐候钢在钢结构建筑中的施工工艺优化与耐久性表现,通过材料性能分析、加工焊接技术研究及实际工程案例验证,明确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行为特征。采用力学计算、腐蚀速率模型及表面处理技术评估耐候钢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艺参数优化与防护措施整合,可有效提升构件的耐久性,控制年均腐蚀速率,满足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结构安全与服役寿命要求。
2025年11期 No.31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贾爱国;
随着低碳、绿色建筑时代的到来,钢结构建筑在国内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因钢结构建筑大规模应用时间较短,许多设计人员在钢结构设计方面经验不足,且缺乏科学的设计方法,导致部分钢结构项目的设计用钢量指标过高,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引发了额外的碳排放。基于此,该文采用实例同条件结构计算分析对比的方式,对钢结构建筑在设计中如何降低和控制用钢量进行总结,以期待能和广大结构设计人员一起交流、学习和提高。
2025年11期 No.31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 薛小敏;
福州传统民居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城市更新发展背景下,这类城市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该文在对福州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政策法规完善、技术手段运用、功能业态创新等层面提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对策,以期为福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从而实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2025年11期 No.311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 夏斌;
上海徐汇区黄浦江南延伸段WS5单元188S-H-2地块发展项目中的塔楼幕墙单元板块安装进度,对后续机电安装、消防管线、精装修施工等多工种的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该工程塔楼幕墙单元板块安装为例,详细介绍了由“蜘蛛车”吊机代替传统单轨吊作为单元板块安装施工的技术方法。该方法有效加快了单元板块的安装速度,确保了后续相关单位的施工进度,为类似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该文阐述了工程概况和施工重难点,对“蜘蛛车”吊机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施工准备、受力分析、施工流程中的要点,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025年11期 No.311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 徐英;肖景平;曹叶成;
该文针对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公共建筑装配化装修改造工程展开研究。经研究发现,目前在既有公共建筑的装配化装修改造项目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政策问题、技术问题,也有物业运维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装配化装修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健康、低碳节能,契合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好房子”发展理念,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路径。
2025年11期 No.311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 宋光宇;
桩基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对保障建筑安全与稳定性、提升施工质量与可靠性等意义重大。但是从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现状来看,其依旧面临诸多困境,如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检测机构水平不一、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直接影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该文首先阐述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意义,其次分析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现状,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希望能够为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 詹求杰;柴涛;彭红雨;张志凯;
超大面积深基坑施工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极为关键,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展与周边环境安全。该研究以城市核心区改造项目为依托,通过融合多源监测数据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值模拟,对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安全监测分析,获取了大量实时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基坑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情况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坑卸荷过程中土体与支护结构应力调整的复杂性。各数据结果凸显了信息化监测在精准掌握基坑与周边环境动态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为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有利于确保拟建深基坑的结构稳定。
2025年11期 No.311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 黄骏波;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低碳经济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房建工程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实施基于低碳经济的施工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探讨房建工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施工规划、选用低碳材料、推广节能施工技术、加强废弃物管理、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房建工程实现低碳转型,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No.31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 马奕昆;王昳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国家级大型博物馆的地下空间防水问题日益凸显。该文首先对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地下室防水要求及常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说明了现有防水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失效的客观原因;其次,介绍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地下室防水改造修复设计,包括修复设计原则、修复材料选择等;再次,对多种防水措施在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地下室防水改造工程中的协同工作及设计优化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用于模拟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和防水层的受力情况,从而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地下室防水改造设计进行整体总结与反思,为类似大型文化设施的防水改造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11期 No.311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 齐晓飞;冯明远;
房屋建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稳定。该文以A住宅小区施工项目为例,系统剖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通过对施工人员、材料、工艺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质量通病的发生率,提升了房建工程质量,对房建行业施工质量管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11期 No.311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 范斐斐;
地下水渗漏是房屋建筑地下室工程中的常见难题,直接影响房屋建筑安全与使用。该文在流体力学与材料科学交叉视角下,系统解构静水渗透、毛细迁移等多重作用机理,突破单一防堵技术局限,构建“水文环境适配-结构本体抗渗-动态监测预警”三级防御体系。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验证,提出抗渗混凝土配比优化参数及智能监测传感器布设标准,为破解渗漏防治中材料耐久性不足、隐蔽缺陷难预警等技术瓶颈提供新思路。
2025年11期 No.311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 赵航;
为了提升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可行性与构造精度,分析深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关键作用与技术路径,围绕设计方案转化、材料工艺适配、节点构造细化及多专业协同建模等环节展开系统研究。该文以典型吊顶与幕墙系统为例,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构件族定义、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探讨图纸落地过程中的技术策略与问题对策。笔者经分析认为,深化设计不仅是实现设计意图与施工逻辑对接的关键桥梁,更是推动装饰工程向数字化、系统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工程质量控制能力与多专业协作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025年11期 No.311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 李晓旭;张晟;
玻璃幕墙能够满足建筑围护、采光与美学功能,常应用于超高层商业与办公建筑中。然而,玻璃幕墙结构分区精细、节点类型多样,易产生安全隐患。该文以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为研究对象,从构造特征入手,归纳面板自爆、构件松动、渗水失效、结构偏移与维护缺失5类典型隐患的表现,并结合检测场景建立分层排查机制,形成“标准化制度执行―智能化技术应用―关键部位聚焦―信息化系统集成”的技术体系。另外,该文构建基于模型识别与图像数据处理的隐患诊断路径,强化诊断系统响应能力,旨在推动幕墙排查模式从人工巡查向数据驱动转型,满足高层建筑复杂运行需求。
2025年11期 No.311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 高剑峰;
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文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中各类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包括基础施工技术、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技术、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等。通过阐述不同施工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明确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促进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与创新发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标,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No.311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胡曰俊;
在建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房屋建筑工程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施工要求。作为房建项目关键施工环节,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关乎项目运行年限。为保证房建项目施工符合质量标准,需依据项目条件与要求,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控,以进一步加强房建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保障。该文从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分析入手,借助具体案例阐明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2025年11期 No.311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刘词刚;
房屋建筑中,防渗漏技术对保障结构稳定和室内舒适度至关重要。建筑技术进步以及居住品质需求提升,使防渗漏施工成为行业焦点。选材是防渗漏施工的基础环节,优质的材料可有效减少渗漏风险。工艺实施也直接影响防水效果,精细化操作能规避潜在隐患。节点处理更是不可忽视,合理设计能增强整体性能。后期维护同样关键,科学的养护方案有助于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该文从多个角度探讨防渗漏技术要点,提出优化建议,期望为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2025年11期 No.311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 罗传有;
屋面防水是住宅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住宅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该文对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阐述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刚性防水等各种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施工技术要点,再对影响屋面防水效果的材料、施工工艺、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例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最后从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成后3个方面提出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025年11期 No.311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 薛爱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地基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该文主要探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详细阐述常见的地基基础类型及施工技术要点,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11期 No.311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周波;
该文基于房建工程实例,分析了影响应力重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设计、施工及施工后阶段的系统化控制方案。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预应力筋布置与临时支撑系统设计,降低初始应力偏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交替对称张拉、分级施加张拉力、伸长量校核、分阶段加载措施减少施工应力突变与局部过载风险;在施工后,结合补偿张拉策略进一步优化应力分布,提高结构的长期性能。经验证,该方法能减少应力集中,提升结构安全。
2025年11期 No.311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 周小平;
该文详细阐述了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其在高层民用建筑、大跨度建筑及工业建筑等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形式。探讨了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涵盖钢结构的制作、运输、安装以及焊接等环节。同时,分析了钢结构应用所带来的诸如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空间利用率高、环保可回收等优势,以及面临的防火、防腐性能相对较弱和造价成本较高等挑战。该研究旨在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推动建筑工程行业朝着更加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2025年11期 No.311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 孙德泉;吴敏;王冠霖;张宇;许恒斌;
该文针对高温气冷堆舱室模块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通过系统分析高温气冷堆舱室模块的结构特点和施工难点,提出了创新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包括模块化设计、预制装配技术、焊接工艺优化、吊装与定位技术及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等方面,为高温气冷堆在工业建筑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可显著提高高温气冷堆舱室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安全风险。希望该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温气冷堆舱室模块施工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025年11期 No.311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郑恭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层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数量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功能复杂、结构多样,此类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基于此,该文以正大万宁兴隆咖啡城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深入分析多层商业综合体施工难点,并提出多层商业综合体项目施工难点的应对措施,包括精细优化钢筋施工技术、创新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全面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格强化施工进度管理、强化施工场地管理,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提升多层商业综合体的施工质量与效率。
2025年11期 No.311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蔡展;
该文系统阐述滨海县文化艺术中心B区曲面天花板轻钢龙骨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针对大跨度、复杂曲率的设计特点,详细分析工程技术难点,介绍曲面轻钢龙骨系统类型选型与设计参数,重点论述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采用“精确放样+柔性安装+刚性固定”的综合策略,通过精细的质量控制与验收评估,实现了曲面平整度精确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025年11期 No.311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 牟永庆;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型屋架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尤其适合中型和重型工业厂房、大跨度粮食储备库等,是工业厂房的重要承重构件。然而,传统的施工模式存在显著的技术瓶颈,如传统的波纹管预留孔道易受碰撞破损引发堵塞风险,会导致预应力筋穿束困难和灌浆工序繁琐等问题。该文基于传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型屋架的工艺原理,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提出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替代传统预留孔道工艺,既规避了灌浆环节的质量隐患,又简化了施工流程。案例工程还同步引入了冗余张拉技术,在屋架吊装后仍保留钢绞线调整段,为后续预应力筋张拉调整提供操作空间。经系统实施技术管控措施后,工程验收结果表明整体施工质量完全满足工程规范要求。该技术体系有效突破了传统工艺局限,为复杂屋架施工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技术路径。
2025年11期 No.31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郑改生;
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加和复杂性的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面临着更高的技术要求。该文深入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着重分析了地基与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术,以及机电安装与智能化施工技术等关键技术要点;还阐述了施工技术在提升建筑质量、安全性、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在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以期未来挖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11期 No.311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